岳海涛 官方网站

http://yuehaitao.zxart.cn/

岳海涛

岳海涛

粉丝:68687

作品总数:17 加为好友

个人简介

岳海涛,字阿涛,号兰珂堂主人,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高研班,空军专职画家。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研究院艺术委员会理事、中国“书画百杰”、...详细>>

艺术家官网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

留言板

艺术圈

作品润格

书 法:

国 画:元/平尺

匾额题字:

拍卖新高:

联系方式

艺术家官网负责人:小张

邮箱:artist@zxart.cn

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

当油画“遇上”戏剧人物



宁昊然 / 文


近日,“十艺节”在济南举办,平时难得一见的黄梅戏、越剧、汉剧、昆曲等剧种齐聚济南,对戏迷来说无异于一场艺术的饕餮盛宴。对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油画家岳海涛而言,更是过足了瘾。当记者在他的办公室兼画室见到他时,他肩背相机包,这几天随时准备着捕捉戏剧演员在后台的场景,为将来的创作积累素材。

 

 

 岳海涛 人物画作品


油画也要“呼吸”


在山东画坛,岳海涛和哥哥岳海波都是知名画家。只不过兄弟俩一人画国画、一人画油画。出生在书香门第,岳海涛从小便受到艺术的熏陶。大哥岳海波1973年踏入山东“五七艺校”(山东艺术学院前身)美术专业,也影响了13岁的他。岳海涛说从小自己也喜欢画画,常劲头十足、挑灯夜战。哥哥考上美术专业更是激励了自己的绘画之路。


岳海涛笑称自己的艺术启蒙是“野路子”,没有正经拜过师,艺术的修行靠的是自己的坚持与勤奋。他记得十几岁时画了大量速写,为了练习基本功,往往一个人体动作画上几十遍。晚上打着灯画人体造型,哪怕是下乡的两年也在坚持画画。直到1980年考上山师美术系,他接受正规学院派的美术教育。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山东省有美术专业的大专院校极少,他所在的1980级美术系只有12名学生,大二分专业,现在这部分人几乎都成了美术教育界的骨干力量。从1988至今,他一直在山师美术学院任教。


1994年至1997年岳海波在中央美术学院第九届油画研修班学习。这三年对他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岳海波称,这个研修班被称为油画界的“黄埔军校”,因为这个班出来的学生个个是业界的顶尖人才。“考试极为严格,对考生的素描、色彩、创作等综合能力进行考察,另外还要看考生有没有参加过全国美展。在研修班跟随国内顶尖的老师确实学到了很多知识,视野更开阔,观念也更新。”三年的研修班毕业后,岳海波的艺术观念有了明显的提升,他认真考虑自己适合怎样的艺术风格,该如何走接下来的路。


岳海波的油画《出场系列之二》入选“十艺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这幅画描绘了一出戏的侧台,几名演员在候场的场景。画面中包括小生、青衣、花旦、净等,他们身着戏服,手持道具,神态各异等待上台。他的出场系列作品没有具体的名称,这幅画是他笔下的众多“出场”之一。


这幅看起来偏柔和、透明度较高的戏剧人物画的入选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岳海涛介绍,自己的画看起来比较薄、露底,不像有些油画看上去厚重。“目前一般用调色油和松节油,我没用这两种油,我用了一种特殊的材料‘媒介剂’。其实这是种很传统、古典的方式,只不过现在用的人少,我把传统借鉴过来而已。这样画出来有透明的效果,视觉上柔和舒服,而不是画纸都填的满满的、不透气。我借鉴了水粉、水彩画的透明感。”

 

 

 岳海涛 人物画作品


“透明”、“柔和”是岳海涛人物画的风格,他注重画面的舒适度。“人要呼吸、植物要呼吸,绘画也要呼吸。表现在国画中,就是‘留白’。油画若太满太厚,看起来会太板、太堵。”


油彩演绎戏韵


说起“十艺节”济南上演的戏剧,岳海涛就打开了话匣子。他打开电脑,找到“十艺节”期间文华奖剧目上演的时间表,只要有时间,他每一场戏都不会漏掉。接着,他给记者展示在后台拍的照片。“这个是天津京剧院《飞虎将军》的主演在后台休息,看得出他很累,身边的人在帮他擦汗。这是越剧《柳永》的演员候场,无论是服装还是舞台布景都太美、太入画了。这张是北京昆曲院的《红楼梦》……”由于这几天看的戏太多、太集中,大部分照片他还没来得及整理。


虽然岳海涛的身份是一个油画家,可他的名字也通常和戏剧联系在一起,皆因多年来他的戏剧人物主题创作。油画是典型的西方艺术,而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两者之间的结合让岳海涛的艺术更具个人特色。


翻开岳海涛的油画集,那些写实的青衣、花旦栩栩如生,或欢笑、或蹙眉、或定睛、或远望,各种神态表情之间,仿佛都会从画中走出,甩起水袖唱一曲或激昂、或婉转、或柔美的传世名段。若不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对戏曲的热爱,画家不会赋予这些戏剧里的生、旦、净、末、丑生命,借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牡丹亭》里的经典角色和场景在岳海涛的画中犹如一台精彩上演的好戏忽然定格。


岳海涛的少年时代,正是八部样板戏流行的年代。戏曲艺术匮乏,没有别的戏可以听,他从小就对京剧有了感情。1980年,他考入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大二时分专业他选择了油画。他没有受到从事国画创作的哥哥的影响。相反,他认为油画的艺术表现力比较强,立体塑造能力强,这是国画所不能比的。在他看来,选择油画也是自己性格的使然。


1997年从中央美院第九届油画研修班毕业之后,他一直在摸索一条适合自己的艺术语言与表达方式,此后的三年,他画过风景、画过风土人情。画戏剧人物之初,也并非一帆风顺。最初的坎坷失败也曾让他产生过犹豫和怀疑。不过最终他还是确定了自己能坚定走下去的路子——戏剧人物。


“一幅幅的作品,描绘的是一幕幕形声皆备的戏与剧。尔后,云裳披挂的画中人,艳丽无比的化为情绪。再细看细想,就是载歌载舞的戏曲消失,一切凝固。”美术评论家郑岗这样评价他的戏剧人物系列,“他的眼里太戏剧的人物是他最易表达也最能彻底表达情感的方式。实际上这也是一个画家选择最适合表达自己的绘画语言的成功,这是一种巨大的成功。”

 

 

 岳海涛 人物画作品


专注后台“风景”


确定了创作主题之后,岳海涛一直在摸索戏剧人物的表现方式。他初期的作品色彩凝重,人物头大身子小,略有戏剧的夸张手法。而后,他倾向写实表达。岳海涛的代表作之一《牡丹亭》三联画就取材于“牡丹亭”里三段爱情故事,用写实的方法来完成的。郑岗这样形容这幅画,“第一幅张生和崔莹莹的表情刻画的羞涩又纯粹,那样的爱慕与矜持如让我们身临其境:中间的这幅就是戏剧的展开,是过程的绘声绘色的描绘,情节和说唱的戏份儿在戏姿和手势、道具里活灵活现。第三幅所表达出的是所有恋爱过的人都曾经历的一种意境……这三幅作品要表达的戏剧感和戏剧人物充满了浪漫的意蕴——因抒情而唯美,细腻又真挚。这也许是岳海涛对戏剧文化的正解和诉说。”


即使戏剧人物形象画的再好,也是观众能看到的正面形象。岳海涛始终在思考如何突破这个瓶颈,后来他的“出场系列”作品便“登场”了。从年轻时喜欢看戏,每次在现场看戏,他都会被剧情和表演所感动。他产生了去后台拍摄演员候场、歇场、出场、演员上妆、卸妆的想法,这是演员在舞台上的另一面,不为观众所熟悉的舞台状态。这些年来,他一直在后台“看戏”。


“在后台拍演员候场和出场时的表情、状态,拍的过程中都会特别兴奋,当即有种创作的欲望,如果条件允许的话真想当场作画。”岳海涛快人快语,创作时也喜欢一气呵成。说起每次在忙碌的后台拍照时他话语里也透露着几许兴奋,“这个月拍的照片素材够我画半辈子了,而且肯定能产生一批好作品。”


 

 岳海涛 人物画作品


岳海涛看来,演员出场时的紧张、兴奋、聚精会神等表情是最为丰富的,内心情感也最为复杂。一旦在台上,反而放得开了。除身着戏装的演员外,还有院团工作人员、朋友身着便装等在一旁交谈。“历史和现代、古装和便装,这种对比表现具有艺术的张力。”岳海涛说。“出场系列是经过多年的后台观察,根据审美和画面需要,再次进行艺术加工和处理后形成的。开始探索的过程中有过犹豫和怀疑,但是只要坚持下来定会被认可。”

 

岳海涛的出场系列不仅仅是传统戏剧的人物出场,还包括现代戏、歌舞剧、话剧、杂技等舞台艺术。他指着一台话剧出场的作品给记者看,这是一个民国后期为时代背景的故事,几个“五四装”的女演员和时尚女郎并排站着,穿越剧一样的场景反而表现出了更大的艺术张力。


谈到未来几年的计划,他还是倾心于“出场系列”,众多的戏剧、舞台剧人物出场已和他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出场系列还能画上十年,我想继续深入挖掘出场状态。”岳海涛笑称。